發布時間:2023-05-23 發布人:本站編輯 文章來源:山西日報
2019年8月16日,晉鄂兩省簽署合作協議,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019年12月底,隨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首批常駐專家入駐山西省醫院協會副會長單位——山西白求恩醫院,正式啟動兩省兩院共建。2020年10月22日,山西白求恩醫院正式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籌建)單位”。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大舉措。自我省納入第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以來,省委、省政府科學謀劃、先行先試,主動對接引進高水平醫院和優質醫療資源,以開放理念深化合作。三年共建,山西白求恩醫院經歷了改革的陣痛與理念的革新。今天,這所醫院核心競爭力已是今非昔比,社會美譽度大幅提升,住院總量、新技術新項目總量、高層次人才引進數、博士人才引進數、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數、國家級課題數、省級課題數、醫教研指標改善幅度等重要指標均居山西省域醫療系統第一,CMI值躋身單項排名全國百強。
這場沒有固定模板和既往經驗的全新探索,靠著真改革、真共建,為我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帶來了真突破,在山西省醫療界樹起了新標桿。
2019年10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正式出臺,山西省被確定為首批試點省份之一,山西白求恩醫院則是我省啟動建設的首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作為這項醫改舉措的最前沿,經過晉鄂兩省三年共建、“二次醫改”,以“大病不出省”為目標的山西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究竟成效如何?成效背后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思考與啟示?
▲《山西日報》5月22日第5版
所有改革舉措的落地,最終受益的必須是老百姓
“陳舊的價值觀需要推倒重建,固有的利益格局必須做出調整,如何革新理念、打破壁壘,怎樣在改革中形成正向的凝聚力,對此,我們唯獨想到的是需要來一趟山西,到山西白求恩醫院學習取經,因為這里有我們可以借鑒的樣本?!?/span>
4月27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江西醫院黨委書記梁斌與醫院科室負責人一行來到山西白求恩醫院學習調研,座談會上,他說了上述一段話。和晉鄂兩省共建一樣,前不久,湘贛兩省也開啟了國家神經疾病區域醫療中心共建項目。
離開工作近30年的故土,從同濟醫院來到山西白求恩醫院出任黨委書記、院長,吳華已經在晉工作三年有余,自2019年12月19日到任以來,這位革新者便奮勇致力于以“二次醫改”,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的真正落地。
面對梁斌的提問,吳華給出了這樣的解答:“所有改革舉措的落地,最終受益的必須是老百姓,這才是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初衷。從1985年醫改元年到2019年,是我國第一次醫改,這一時期醫改的基本思路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放開搞活,提高醫院的效率和效益。第一次醫改的弊端即后來被大眾所詬病的‘以藥養醫’,不斷地侵蝕醫改的成果。2016年,國家提出‘取消以藥養醫’,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9年1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開啟,正式從規模擴張、粗放管理、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提質增效、精細化管理、注重人才技術要素,這也是山西白求恩醫院‘二次醫改’的目標所在,目的就是要把山西本省的患者都留在這里,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span>
4月20日下午6時30分,山西白求恩醫院急診科一輛120急救車呼嘯而至,來診的是一位呼吸困難、生命垂危的患者,因病情復雜,輾轉于省城多家三甲醫院都無法得到規范治療,家屬既著急又無奈。時間就是生命!同濟醫院常駐專家、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魏雙在對患者進行評估后,憑借高超的氣管鏡操作技術,一氣呵成,僅用1小時成功將支架精準置入,患者狹窄的氣道被完全打開,生命體征迅速恢復正常,患者家屬激動不已。
該院醫務部部長劉師偉告訴記者:“要想真正實現山西百姓‘大病不出省’的目標,絕不能一味依靠好的服務態度,山西白求恩醫院的‘二次醫改’是著眼于長遠的高站位謀劃,是醫院在結構上從‘通用型醫療機構’向‘學術型醫學殿堂’轉型,在功能上從‘醫療衛生事業型’向‘生命醫學科學事業型’轉型,這兩個轉型奠定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的基礎,為此,我們的改革還在路上?!?/span>
▲2020年10月22日,山西白求恩醫院正式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籌建)單位”。
改革必須要打造出過硬的執行力,讓每個員工都學會什么叫工作,如何去科學地工作
“執行力并不是在態度上對領導的謙遜服從,更不是書山會海的文件堆砌。我們是受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執行力的號召和啟發,以成立各種帶著研究性質的專班為抓手,形成對各種問題的‘發生、發展、糾正等’動態關注,從而科學地解決各類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這也是真正實現提高執行力的唯一選擇?!辈稍L中,吳華對記者說。
5月6日,來自呂梁興縣的劉女士在山西白求恩醫院做胃腸鏡檢查,胃腸鏡檢查“排隊難”是山西省各大醫院的難題,不少醫院無痛胃腸鏡等檢查項目預約周期時間較長,等候時間超過半個月很普遍。然而,原本需要半個月才能出來的檢查結果,劉女士第二天便拿到了。
目前,在山西白求恩醫院有70余個臨床及行政科室,與此并存的還有40余個專班,所謂專班其實就是研究小組,著力關鍵制約點尋求最佳改善途徑和最好解決方法,從而保障醫院改革順利推進。這是山西白求恩醫院為提升執行力而進行的一項機制創新,也是科學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執行力建設的探索實踐。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醫院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是否暢通,醫院效率、醫療質量和醫療技術水平高低的綜合性指標,醫院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精細化管理,科學縮短平均住院日是一個很好的管理抓手?!弊鳛榉止芨痹洪L,同濟醫院常駐專家劉先勝將這項工作確定為專班管理的第一件事。2021年8月,在他的牽頭領導下,“科學縮短平均住院日”專班正式成立。專班對全院影像學、核醫學、血液內科???、消化內鏡、病理檢查等進行了數據分析、應對策略討論,改善就醫流程。2020年與2021年,該院平均住院日為10.43天、11.58天,在四所省級三甲醫院中最高。經過項目化管理推進,2022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為8.86天,較2020年、2021年分別降低1.57天、2.72天。2023年第一季度,全院平均住院日降至8.46天,為全省省級三級綜合醫院最低。
為切實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醫院以合理用藥為切入點,成立了合理用藥專班。專班與護理部、運營部、醫保辦、藥學部等多部門聯動,先后制定《不合理用藥公示、約談制度》《外購藥品管理規定(2021年修訂版)》,每月定期召開藥占比專項反饋會,不合理用藥點評、約談。自實施藥品管控開始至今,共涉及36個品種,相關藥品使用金額減少了約3368.34萬元。2022年門診次均藥費較2021年下降18.46%;住院次均藥費下降8.73%,均低于全國均值,抗菌藥物管理方案榮獲國家衛健委2022年度“合理用藥·中國行動”推進合理用藥“醫藥協同”優秀案例。
耗材及藥品的合理使用管控帶來的最大效應是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的降低,2022年該院兩項費用均比同期大幅下降,在全省四家省級綜合醫院中最低,住院次均費用也低于平均值,百姓看病就醫滿意度不斷提升。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每一個數據背后,都是醫院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科學調配的結果,是醫院執行力不斷提升的體現?!弊鳛閷m椆ぷ鹘M組長,檢驗專業副主任醫師尚慧鋒對此深有感觸。
該院辦公室主任劉兵兵是一名醫院創建之時就來到這里的老員工,見證了這所醫院發展的點點滴滴,他對記者感言:“三年改革,大家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做工作,學會了如何去科學地工作,在這種環境下工作,不提高是不可能的?!?/span>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完成山西首例雙肺灌洗術。
不僅醫院患者外轉率顯著下降,而且跨區域患者回流不斷增加
“大病不出省”是山西百姓對我省醫療事業發展的殷切期盼,今天,隨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這一愿望正在變為現實。
常住人口不足5萬的山西省永和縣是革命老區,也是曾經的貧困縣。2019年4月,永和縣人民醫院掛牌“山西白求恩醫院永和分院”,常駐“家門口”的大專家成為當地百姓的“健康守門人”。
當地因摔傷致左股骨頸骨折的百歲老人馮奶奶,入住永和縣人民醫院48小時內,由縣醫院骨科團隊在椎管內麻醉下行“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成為該院骨科歷史上成功手術的年齡最大的患者。在山西白求恩醫院骨科團隊的持續幫扶與指導下,永和縣人民醫院骨科實現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現可獨立開展膝關節置換、髖關節置換、胸腰椎等三、四級手術,并成功申報為臨汾市重點學科。
患者解先生被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腎性貧血、高血壓3級(極高危)、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由于之前永和縣人民醫院做不了透析,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坐車從縣里跑去臨汾透析,結束后還要拖著虛弱疲憊的身體趕回來?,F在,永和縣人民醫院血透室已經開診,解先生不僅不用長期奔波趕車去透析,而且透析費用也由原來的自費支付100元降低到14.7元。
醫院醫務部程靜告訴記者:“推進醫聯體建設是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舉措。2022年我院共對口支援縣域醫療集團及公辦醫療機構35家、企業及社會辦醫機構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衛生服務站20家;目前全院共有26個臨床醫技科室牽頭組建區域醫療中心??坡撁?,合計1011個成員單位,覆蓋影響面擴大至全省各個市(縣)區?!?/span>
68歲的陳女士患頑固性便秘18年,先后使用多種藥物治療,灌腸最多時每天10余次,但病情逐漸加重,并伴有嚴重的失眠、腹脹、頭痛,在山西白求恩醫院普通外科經過嚴格的疾病評估和多學科會診后,給予患者腸菌移植治療,使病情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腸道菌群是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系統,由500—1000種微生物構成,總數高達百萬億,因此,腸道被喻為人體的“母親河”。作為山西省“136”興醫工程領軍學科,山西白求恩醫院普通外科近年來在同濟常駐專家張磊教授以及各亞??浦魅蔚膸ьI下,以技術突破和學科建設為主要發力點,2022年度學科綜合排名居全省第一,12項醫療指標居全省首位。
今天,山西白求恩醫院院內人流如織的景象表明,這所僅有12歲的醫院迎來了成長的“拔節期”。數據顯示,該醫院不僅患者外轉率顯著下降,從北京、上海等地轉來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記者采訪時遇到了肺部腫瘤手術后正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齊大爺,去年3月,齊大爺出現身體不適,他首選了北京的大醫院??紤]到路途往返和醫保報銷的不便,北京的醫生向他推薦了山西白求恩醫院。果然,山西白求恩醫院為患者成功完成了手術,目前齊大爺身體狀態良好。
此外,醫院的護理改革也呈現出全新面貌,不僅實現護理人員有多樣化的職業路徑選擇,而且深入推動向著專業化發展,醫院護士干事有動力、有方向,帶動護理品質不斷升級,主動服務好評如潮,感謝信由共建前一年不足300封,增加至現如今平均每年3000多封。
▲達芬奇機器人正在進行手術。
人才為什么愿意留在這里工作,聽聽他們怎么說
“引進一兩個院士解決不了人才短缺的根本問題,‘晉才晉用’‘晉才晉培’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所在?!闭劶叭瞬艈栴},吳華坦言。
采訪中,山西白求恩醫院推行的“兩本理論”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本土與本科人才的培養與使用為這個區域醫療中心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三年時間,博士引進近百名,博士后從無到有30余名,20余名省內外高級職稱專家、320余名國內優秀醫學院校碩士畢業生扎根并州;本院職工爭相讀博深造、國內外研修、多維度發展。用心為人,方能人為我用。腫瘤中心主任醫師宋建波作為山西白求恩醫院建設發展的參與者,將個人職業發展與醫院建設發展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搬t院是我個人成長和成才的重要平臺,個人只有在醫院這個大平臺下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作為醫院的一份子,本人非常有幸見證醫院發展的每一步歷程,我為醫院實現跨越式發展作出自己微薄的貢獻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正在手把手指導學生開展放療工作的他講道,正是在他的帶動下,醫院腫瘤中心一大批青年才俊也跟著成長、成才。
消化內科博士姚佳作為一名80后,年輕的面容經常讓患者把他當作“學生”來看,但輾轉四地、面對疾病束手無策的患者在經他治愈后,無不給這位稚氣猶存的青年專家豎起大拇指。2017年,博士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的姚佳放棄了留京的優越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這片生他養他的三晉大地?!拔覐囊幻⌒〉淖≡横t師成長為醫院最年輕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得益于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來,山西白求恩醫院對青年醫師醫生培養體系的塑造和打磨。在這里,識才、用才、愛才、敬才的理念蔚然成風,我在一步步的成長中逐漸積累的歸屬感與認同感,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干事創業動力?!币阎v道。
該院醫學實驗中心負責人劉玉龍老家在山西運城,在中國科學院相繼攻讀完碩士、博士研究生后,懷著對家鄉的思念與感恩之情,于2019年加入山西白求恩醫院?!拔沂菍W化學的,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在醫院工作,我深刻感受到了家鄉對人才的渴望與誠意,各種政策舉措更堅定了我們留下來做點事情的決心?!眲⒂颀堈f。
人才流動到哪里,行業的高地就在哪里。三年來,山西白求恩醫院開展新技術413項、填補山西省域技術空白136項;品牌化樹立以“腫瘤中心”為重點的三大中心和五大標桿優勢學科;獲批學術類國家級平臺20余項、國家級學術任職110余項、各類國家級榮譽獎項90余項。國家級課題25項、全省醫療系統第一;國家重大項目實現山西零的突破;2022年博士后基金4項,占全省科研單位1/3;專利數由共建前年均不到7項增加到119項。(文/賈力軍)
上一篇:山西省衛健委召開公立醫院人才引進工作專題調研座談會
下一篇:“網約護士”興起 新服務能否滿足群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