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回望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偉大征程
協和人以生命至上的家國情懷
為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
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與黨同齡、與國共運的協和
也將書寫新百年新征程的嶄新篇章
回顧協和紅色足跡
傳承協和紅色基因
弘揚協和精神
醫院特別開展專題活動
“書記講黨史·
講述協和百年紅色傳承”
讓我們通過
骨科青年黨員代表
楊陽的專題黨課
回顧一代代協和青年
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的風采
講述人 楊陽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楊陽,臨床醫學博士后,外科住院醫師黨支部青年黨員,第二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無數革命前輩在青年時期就勇敢肩負起改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重擔。1916年,時年27歲的李大釗先生寫下名篇《青春》,號召大家“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廣大青年積極響應,開啟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年代。在中共一大、萬里長征、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改變和決定中華民族命運和前途的歷史事件中,青年人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1921到2021,百年協和,與黨同齡,與國共運!在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協和青年人挺身而出,積極組建救護隊,報效國家。在醫院建設、學科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青年人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18年,時年26歲的?;萆淌诨貒鴧⑴c籌建協和骨科。1936年,時年39歲的孟繼懋教授成為第一位中國籍骨科主任,1年后參與組建了中華醫學會骨科學組。1919年6月,時年22歲正在湘雅醫學院讀書的張孝騫教授參與創辦了《學生救國報》,這份報紙是由毛澤東同志擔任主編的《新湖南》的前身。
1942年,時年42歲的劉士豪教授與朱憲彝教授在Science發表關于腎性骨營養不良的研究論文。1940年,時年39歲的林巧稚教授成為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1951年,時年36歲的曾憲九教授完成了國內第一例Whipple手術。1951年,時年26歲的徐樂天教授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入藏的醫生。
林巧稚教授
曾憲九教授
▲1951年,時年26歲的徐樂天教授服從組織安排,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入藏的醫生
回首百年黨史,回望百年協和院史,這些前輩們的名字宛如浩瀚星辰,熠熠生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奮勇向前,不斷譜寫新時代的奮斗篇章?,F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協和人聞令而動,沖鋒在前。
在這支186人組成的北京協和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中,80后有99人,占53.2%;90后有56人,占30.1%。醫療隊成立了6個前線臨時黨支部,共有52名隊員申請入黨,90后占46%。在醫院黨委的堅強領導和全院職工的大力支持下,醫療隊全體隊員以飽滿的戰斗熱情、過硬的業務素質,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協和的任務!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186名隊員大合影
目前,新冠疫情遠未結束,我們要持續傳承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守護好協和的同時,為抗擊新冠疫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讓我們加速奔跑,
為青春之協和,
奉獻我們的青春!
上一篇:以史為鑒、勇毅前行,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深刻認識跳出歷史周期率兩個答案相互關系